作者:潘毅、孟捷/編
ISBN/ISSN:9789869622042
規格:

單色

出版日期:2018-11-13
NT$ 427
NT$ 450
remove
add
最新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好評推薦
  • 目錄

中國社會改革的縮影──

勞資矛盾、工人抗議、階級力量凝聚

挑戰著中國社會看似「和諧」社會的根基

 

  新工人階級是中國社會生產關係和制度變革的產物和主角,它又如一個縮影一般,揭示了三十年改革所造成的全部社會衝突和矛盾。

 

  在「世界工廠」和「大工地」上,我們儼然看到了一個以地產和工業資本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到來和迅速膨脹,它們一面世,就成為新時代社會關係的中心和主導;另一方面,我們也見證了新工人在艱難掙扎求生存的苦難,以及一個新興工人階級孕育的艱難歷程。

 

  本書作者們大多受在前線運動者的經驗啟發,他們在近年來的田野看見的是,不斷興起的大小起工資、罷工等運動,在在說明了階級矛盾激發團結抗爭的可能性。作者們以這些觀察與既有階級理論進行對話,他們亦認為能夠「落地」觀察工人或其他底層階級的生命以及勞動過程,或能有更批判、有機的研究成果!

 

 

※聯合推薦─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吳永毅(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林淑芬(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陳素香(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陳信行(世新大學社發所)

黃德北(世新大學社發所)

劉紀蕙(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系)

 

作者簡介

 

潘毅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人類學博士,現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勞工、移民、性別、社會主義歷史等研究。著有Migrant Labor in China: Post-Socialist Transformation、《中國女工:新興打工階級的呼喚》(任焰譯)、《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牛穎譯)等多本中英文著作。2005年憑著作Made in China: Women Factory Workers in a Global Workplace獲美國「C. Wright Mills」獎,為首位獲此獎的亞洲學者;此書已有法文、德文、義大利文、波蘭文、中文等翻譯版本。研究論文陸續發表於Current Sociology、The China Quarterly、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The China Journal、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等知名期刊。合著與合編的中文著作有《大工地上:中國農民工之歌》 (與盧暉臨、張慧鵬合著)、《我在富士康》(與盧暉臨、 郭于華合著)、《富士康輝煌背後的連環跳》(與沈原、郭于華、盧暉臨合著)、《蘋果背後的生與死:生產線上的富士康工人》(與Jenny Chan、Mark Selden合著)等。

 

孟捷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CSSCI來源集刊《政治經濟學報》主編。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經濟系、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聯合國大學馬斯特里赫特創新與技術經濟研究所(UNU-MERIT)等機構訪問學者。歷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所教授。2017年9月入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著有《歷史唯物論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價值和積累理論》等著作,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世界經濟》、《政治經濟學評論》等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譯著有《權力與貨幣:馬克思主義的官僚理論》(Ernest Mandel著,與李民騏合譯)、《理解資本主義:競爭、統制與變革》(Samuel Bowles、Richard Edwards、Frank Roosevelt著,與趙準、徐華合譯)等。作為叢書主編組織出版了「演化與創新經濟學譯叢」(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共七種)。

農民工與新工人

收入這本文集的文章有十七篇,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改革以來中國新工人階級形成的過程。

 

上篇──縱論:新工人階級的形成辯論

中篇──從半無產階級到無產階級的辯證歷程

下篇──工人階級的力量:實證與辯論。

 

X
瀏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