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色/210*148/平裝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目錄
- 內容試閱
作者簡介
瓦爾特・米尼奧羅(Walter D. Mignolo)
美國杜克大學 William H. Wannamaker 教授,全球研究與人文中心主任,並擔任柏林文明對話研究院(DOC)資深顧問。他曾擔任厄瓜多安第那西蒙?玻利瓦爾大學研究員(2002-2018),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南非印度研究中心(CISA)榮譽研究員(2015-2019)。他曾獲得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6),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榮譽學位(2018)。
代表作:The Darker Side of the Renaissance: Literacy, Territoriality, & Colonization(1995)、Delinking: The Rhetoric of Modernity, the Logic of Coloniality and the Grammar of Decoloniality(2007)、Local Histories / Global Designs: Coloniality, Subaltern Knowledges, and Border Thinking(2000)、The Idea of Latin America(2006);與Catherine Walsh合著On Decoloniality: Concepts, Analysis, Praxis(2018)、The Politics of Decolonial Investigations(2021)。
編者簡介(依姓氏筆畫序)
唐慧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文章發表於《中外文學》、《文化研究》、《電影欣賞》等刊物。
劉紀蕙
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台聯大亞際文化研究國際學程總主任。曾擔任台灣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文所創所及多屆所長。目前專注議題包括邊界政治、不平等公民、共同體與認同衝突、內部殖民、知識解殖、藝術行動,並帶領研究群以及研究生朝向這些議題發展研究計畫。多年來持續執行研究計畫,曾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以及科技部、國科會、國立編譯館出版獎等。
譯者簡介(依姓氏筆畫序)
王嘉蘭
南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歐柏林學院(Oberlin College)東亞系客座助理教授。
周俊男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博士、南台科技大學應英系副教授。專長領域包括後人類理論、精神分析、翻譯理論。著述範圍涵蓋後人類理論及通俗文化。譯著有《歷史的記憶與日常:資本主義與東亞批判研究——哈若圖寧選集》等。
唐慧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文章發表於《中外文學》、《文化研究》、《電影欣賞》等刊物。
黃杰
《亞洲周刊》特約記者,見文於《亞洲周刊》、《香港01周報》、《信報》、《多維雜誌》、 「新世界」等媒體,曾撰寫超過百篇關於第三世界和地緣政治的分析。
推薦序|陳春燕 著
編者序|全球南方的另類實踐/唐慧宇 著
編者序|解殖的路徑,要從何處開始?/劉紀蕙 著
導論|解殖:全球殖民性與世界失序
【第一部分 政治與經濟】
第一章|全球殖民性與世界失序:後冷戰解殖和去西方化後的解殖性
第二章|第三代大地法:西方霸權的衰落與資本主義的延續
第三章|金磚國家在世界秩序中的角色:資本和知識的種族分布
第四章|永續發展或是永續經濟?——關於和諧豐足生活的幾個想法
【第二部分 知識形構】
第五章|知識的地緣政治學與殖民差異
第六章|認識論不服從、思想獨立與解殖自由
第七章|精神出走回歸東方:社會科學的終結和獨立思想的開始
【第三部分 訪談錄】
第八章|米尼奧羅訪談錄之一:既非資本主義,也非社會主義,而是解殖/馬德松 訪談
第九章|米尼奧羅訪談錄之二:如何思考當前的解殖計畫?/王智明、劉紀蕙、唐慧宇 訪談
關鍵詞、人名、地名對照表
作者/編者/譯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