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目錄
- 內容試閱
是校史,也是醫學史
陽明醫學院與戰後臺灣
國立陽明醫學院成立於1975年,原為臺北榮總第一期五年發展計劃的一環,後在國家公衛政策介入下,成為培育公費醫師、支持偏鄉醫療人力的基地。隨著經濟崛起與政治的民主化,陽明醫學院的地位日益重要,在醫學、生命科學等領域舉足輕重,1990年起更啟動改制,為臺灣第一所以生醫為主的國立大學,完成培養公費醫師的階段性使命。
本書以行政院、榮總與陽明醫學院時期各類檔案及公文書為基礎資料,圍繞在院務發展方針、系所與學科建置、學生活動、校園地景變遷、陽明與榮總關係、公費生培育制度等主題,對院史進行全面整體的記錄與論述。從唭哩岸山下的採石場轉化成培育仁心仁術醫療人才的頂尖學府,陽明醫學院的院史交融公共衛生、醫療專業與高等教育的歷史記憶,是戰後台灣發展不可忽視的見證。
本書特色
1. 陽明醫學院第一本校史專書,翔實紀錄1965年籌備期至1994年改名陽明大學期間的發展歷程,並收錄珍貴全彩歷史照片。
2. 本書以學校為主體,透過人物、主題與事件,呈現陽明的特色與定位。
3. 紀錄醫學院、退輔會及榮民總醫院的淵源。
4. 細說醫學系公費生制度的源起及爭議。
張筱梅/編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機構典藏組特約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關注法律與醫療、教育史等領域,著有《經略四方縱橫全球:清華外交學人小傳》一書。
郭文華/審訂
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轉進文史跨域研究,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科技與社會研究博士。回母校後任教於通識教育中心與科技與社會研究所,並為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合聘教授,擔任醫學與社會的教學與研究。長期關注戰後東亞公衛體制與醫學發展,側重醫事專業、生醫科技,與傳統醫療的轉型,發表中英文論文數十篇,並於2016年至2022年間擔任國科會支持《東亞科技與社會國際期刊》主編,推動臺灣學術的國際化。承續大學起即深受感召的「真知力行,仁心仁術」精神,目前從事安寧與健康照護體系的社會分析,旁及相關政策倡議。
校長序/林奇宏
館長序/黃明居
導 言/郭文華 是校史,也是醫學史:陽明醫學院與戰後台灣
緒論
第一章/緣起與籌建:陽明醫學院的誕生
第一節 盧致德與設立榮總附屬醫學院之構想
第二節 啟動建校方案:榮總五年發展計畫與陽明醫學院建校草案
第三節 陽明醫學院籌備處的設立與建校波折
第二章/奠基與開展:創校初期校務規劃與學科建置
第一節 首任院長韓偉與陽明初期校務規劃
第二節 成為史懷哲:榮譽制度與陽明精神的推行
第三節 科系建置與課程師資
第三章/發展與挑戰:真知力行仁心仁術的實踐之路
第一節 研究所與學士後醫學系
第二節 擘劃校園建設
第三節 學生社團與活動發展概況
第四節 榮總合作與臨床教學
第五節 公費分發服務制度的初步形成
第四章/突破與擴張:打造神農坡上的生醫殿堂
第一節 于俊與陽明的發展藍圖
第二節 校園建設與行政革新
第三節 臨床教學制度的改善
第四節 校園自治與學生運動
第五節 公費分發制度改進與基層醫療服務
第五章/破繭與新生:從陽明醫學院至陽明大學
第一節 韓韶華與校務決策的重整
第二節 中程校務發展計畫
第三節 改制大學之路
第四節 公費生培育制度與醫療環境的變遷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