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重雨/口述;周湘雲/紀錄
ISBN/ISSN:9789865470852
規格:

平裝 / 512頁 / 14.8 x 21 cm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日期:2023-12-27
NT$ 520
NT$ 520
remove
add
最新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好評推薦
  • 目錄

  1950年,吳重雨誕生於嘉義東石的濱海小村,十子之家排行第九。出生時正逢梅雨季,由精通漢文擅長作詩的父親取名為「重雨」。然而,父親在他讀小五的時候驟逝,家庭重擔落在母親身上。儘管生活十分刻苦,但在慈母和獎助學金支持下得以繼續求學,並在交大從大學部一路完成博士學位。

 

  從求學、入職教書,到當校長,吳重雨可謂徹頭徹尾的「交大人」,有交大一貫務實的精神。他教學講求實作,曾要求學生必須做出能work的晶片才能畢業。他創立的「307實驗室」是臺灣最早投入IC設計的實驗室,為培養臺灣高階IC設計人才的搖籃。擔任校長時,擴大國際合作,提出多項國際合作方案,引領交大邁向國際頂尖。

 

  借調國科會工程處處長期間,吳重雨負責推動國科會首次產學合作並成立「晶片設計製作中心(CIC)」,由政府提供資源,號召全臺學校參與訓練設計IC,由產業界協助製成晶片,為國家IC設計研發能力打下基礎,是臺灣IC設計產業發展重要推手。由於績效卓越,他又以其半導體專業背景,受邀參與南科半導體產業規劃,後委與擔起「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與「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之重任。

 

  吳重雨在學時即以認真好學、成績優異著稱。研究所開始投入半導體研究,從元件製程到數位IC,再專注於類比IC研究;之後跨足仿生IC範疇,為開拓臺灣電子生醫領域的先行者。學界退休後投身業界,率領創新公司,聚焦於人工視網膜、癲癇偵測控制等植入式醫療元件商品化開發。已發表國際期刊及會議論文超過三百篇,專利與獲獎無數,成果斐然。

 

  《無我心寬:吳重雨口述歷史》一書,紀錄下吳重雨的成長經歷與人生發展,主要是以他在半導體IC設計的專業研究與教學為重心,延伸到參與推動國家科技產業政策及學校行政時的方向;又擴展到技術創新與新創產業。透過吳重雨校長在人生各階段中印象深刻的經驗回憶,替交大與產業發展留下一些見證的紀錄。

作者簡介

 

口述:吳重雨

 

  1950年5月31日生,出生於嘉義縣東石鄉猿樹村。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物理學士、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博士。曾任國科會工程處處長,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系主任、電子研究所所長、研發長、電機資訊學院(電機學院)院長、校長,以及「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等。研究興趣及研究成果領域為:植入式生醫電子元件晶片系統設計、射頻/微波積體電路設計、智慧型仿生感測晶片系統設計,以及類神經網路、混合訊號式積體電路設計等。

 

紀錄:周湘雲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校史典藏組計畫助理。出版著作有《日治時期臺灣熱帶景象之形塑:以椰子樹為中心的研究》(2012,國史館)、《跟著戰爭去旅行:新竹市軍事地景的故事》(2015,新竹市文化局)、《無懼.無華:郭南宏口述歷史》(2018,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無求常安:鄧啟福口述歷史》(2020,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等。

推薦序

提升交大邁向國際頂尖,生醫電子研究的開拓者

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林奇宏

重視科技與人文知識平衡的校長

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 黃明居

仰之彌高的人生導師

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醫電子轉譯研究中心主任  柯明道

 

第一章  望海的故鄉(1950-1969)

故鄉印象

祖先與族譜

十子之家

喜歡寫詩的父親

「愁仙」學問鄉里敬重

童年回憶二、三事

認真乖巧的孩子

升學壓力初體驗

從鄉下到城市讀初中

新詩為青春找到出口

才歸鄉又思鄉

選填志願科系的心路歷程

村里間第一位大學生

 

第二章  青春在風城(1970-1979)

初識交大

大學生活主旋律──課堂時光

課業上有求必答的「老板」

認真讀書拿獎學金

交大風格

熱鬧滾滾的校慶與梅竹賽

研究之路的起始點

當兵的人生體悟

投入半導體領域,師從吳慶源教授

遲到的研究生獎助金

從早期的土法煉鋼走向專業精進

碩士論文研究走向

實驗室晨昏

繼續攻讀電子所博士

母親驟逝

 

第三章  探索與奠基(1980-1989)

不負學子,備課講義下足功夫

教學豐富紮實,三學分要上四堂課

研究起步:走廊上的實驗室

先成家後立業

赴美教學增廣見識

在波特蘭大學執教的收穫

取得美國經驗,回交大貢獻所學

接任交大電子工程系主任

80年代交大畢業生出路的轉變

研究方向的摸索

研究成果卓越,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以啟發的方式指導學生

重視實作經驗,做出能work的晶片

深耕實驗室與業界的產學合作模式

 

第四章  擘劃與開拓(1990-2000)

接任國科會工程處處長

國科會的第一次產學合作研究計畫

晶片設計實作專案

創設CIC,提升IC設計力

國科會歷練收穫良多

歸建交大任研發長,參與南科半導體產業規劃

交大307實驗室的擴展

參與三C整合科技發展計畫

類比IC設計的相關研究

類神經網路的研究,啟發視網膜功能以IC實現

以仿生IC為入門,跨足電子生醫領域

交大發展生技領域的軌跡

 

第五章  看見新世界(2001-迄今)

電資院長任內大力推動國際化與「不分系」

赴美訪問研究教學,洽談國際交流合作

電資院長任內重要紀事

獲選交大校長,擘劃世界頂尖大學藍圖

「鑽石計畫」提升研究動能

開放式課程與TA制度的推動

善用五年五百億,朝頂大邁進

校長任內重要紀事

接任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

全力投入仿生IC與生醫電子領域

全球首創仿視覺「智慧型運動偵測器晶片」

植入式人工視網膜晶片研究

閉迴路癲癇控制晶片的開發

漫長研究道路上的肯定

 

Keep Moving  勇猛精進,不休不息

 

特別收錄

與君同行──曾昭玲女士訪談

紀錄∕周湘雲

我與吳重雨教授的師生緣──兼談 CIC 的推動

作者∕智成科技總經理 黃振昇

人工視網膜研發的跨領域合作──林伯剛醫師訪談

紀錄∕周湘雲

求知若渴、謙遜為懷──我所認識的吳重雨校長

口述∕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 李鎮宜

整理∕吳玉愛

 

特別企劃

307實驗室Witness Seminar

主辦╱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

 

附錄 吳重雨年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