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9

活動時間:108年4月20日
活動地點:竹北「或者書店」
「本套叢書是客家研究在臺灣制度化以來,首次把散見於各個地方的重要經典集結起來,成為對準備進入客家研究體系的學者非常重要的參考書。」身為叢書總主編,交通大學客家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張維安教授語重心長,他提到現在臺灣的客家研究環境空有大量有關客家研究的碩博士論文產出,卻缺乏真正有水準進入期刊發表的作品。而這十二冊選輯涵括「客家研究」、「客家形成」、「聚落與地方社會」、「族群關係」、「認同政治與社會運動」、「文化公民權」、「民間信仰」、「婦女與性別」、「語言」、「文學」、「戲曲」到「文化產業」等不同的主題,相信能改善目前論文品質良莠不齊的問題。「不僅是認識客家的基本素材,更是推廣多元文化社會一個很棒的教材。」

客家委員會學術發展委員計劃召集人,同時為本套選輯之一《客家研究與客家學》主編的蕭新煌教授表示,本次將過去曾經發表的、散落在各期刊中的文章重新編輯、出版,亦為將過去資深學者的重要研究做一個總整理,也是客委會學術發展委員會為了臺灣客家研究進行總盤點的一項重要成果。
交大陳信宏副校長提到,在交大客家學院成立十五年以來,在客家研究與事務等各方面的推動上,已經成為臺灣客家研究的重鎮,也參與客委會長期以來進行客家知識體系的研究與擘畫,本次交大有機會接受客委會資助及委託出版本套叢書,甚感榮幸,並對在場諸多學界前輩與客委會對交大客家學院的支持表達謝意。
在後續進行的主編座談中,我們得以更靠近這次叢書出版的編輯現場。每位主編除了分享各輯內容外,更揭示了許多臺灣客家研究接下來的目標與方向。蕭新煌教授鼓勵投入客家研究的學者將研究格局從地方的「客家學」擴大到「客家研究」,並提出四個「典範轉移」:從「客家在臺灣」的源流典範轉移到「臺灣的客家」此在地化的典範、具社會科學本質的族群研究的典範、族群政治的典範以及全球比較的典範。他總結:「所謂典範,就是宇宙觀的看法,你是源流論還是在地論,看客家研究的視角就不一樣。」
蕭教授強調,本套叢書是從七百多篇過去重要的論文中逐步篩選,重新修改、編輯,最後成為這套收錄一百二十多篇文章的系列叢書,而非只是重印。作者群不僅僅只是重新提供稿件,而必須面對改稿、編輯、重新寫作的困難,但也是有這些老中青學者們的共同合作與努力,才能建構所謂的客家研究。
《客家族群關係》主編謝世忠教授則暢談收錄文章過程遇到的困難:「這些論文的篩選,並不是只挑選少數頂尖的論文作品,而是為了顧及各個面向與主題的優秀論文作品。為了避免顧此失彼的缺憾,在前期的整理工作上就費盡了極大的心思與割捨。」

除了如何兼顧全面性,每位主編所遇到的困難與每個研究主題面對的挑戰其實各不相同。譬如莊英章教授與陳麗華助理教授共同主編的《客家形成與社會運作》聚焦從歷史學的理論與方法,應用到客家研究的領域,看歷史學的思維方式能在客家研究上得到什麼樣的展現。「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每篇文章作者的提問是類似的,但每位作者的回應卻並不相同,顯示出史學研究方法上富有個性的地方。」陳麗華助理教授談到,該輯展現了兩個研究方向,第一個是用追根溯源的方式去探討客家族群原本生活的地方,而他們到臺灣後為什麼會變成所謂的客家人;第二則是對臺灣文獻進行非常深入細緻的閱讀。
而《客家婦女與性別》主編張翰璧教授則指出,儘管客家文化是「女性做出來的」,但卻是「男性說出來的」,臺灣的客家研究多半仍為男性視角,呼籲「客家的性別研究更是亟待開發的一塊研究領域。」而主編《客家文學》的彭瑞金教授特別提出其編輯過程中的挫折與心得,他指出,客家的民間文學雖然是舊的東西,卻是新的學問,但進行客家文學研究的人其實不多,即使有人在研究,但其中不到四分之一是客家人,四分之三的研究者都是非客家族群有可能忽略了客家人自身的觀點。彭瑞金教授認為,客家民間文學其實是一個非常大、可以開發的領域,而他將其對客家文學研究的想像放在該本選輯中,希望讀者可以從中讀到編選的用心之處。

在發表會接近尾聲時,《客家文化產業生成與發展》主編俞龍通副教授向現場讀者提問:「什麼是客家文化產業?」他指出,不同族群在處理同一個產業時,因為文化內涵之不同,衍伸出不同的處理方式。客家的文化產業必須從生態、生產、生活這三個構面來進行分析,而不能僅從產業經濟去探討。該輯透過文化地理學或歷史的途徑,談及客家文化產業的生成與變遷,並顧及這些產業的轉型、升級與創新的發展面向。從這幾個構面看出客家的傳統與創新面,產業的核心價值便是表現出客家核心的生活文化。俞龍通副教授並從中得出文化即產業,產業即文化的結論。
總結「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共十二本)的出版,旨在將過去分散於各學術期刊的優質論文,依主題性質加以挑選、整理、並重新編印出版,讓國內外客家研究學者乃至一般讀者,迅速掌握過去學術界對各個主題的研究積累。在這重新編輯的過程中,亦難免遭逢修改與取捨上的困難,甚至也有主編提出依然有領域缺乏研究數量的困境。但我們同時也可看見這些投入客家研究的諸位學者在漫談這些精彩論文時的熱忱與散發的光采,吸引著在場學界研究者與學生的目光。通過這樣十二本完整搜羅不同主題、面向的客家研究彙整,讀者可以非常高密度的理解臺灣客家社會文化的諸多特質,作為國家與客家族群發展與研究的知識基礎。
更多活動現場照片:追蹤本社FB粉絲專頁
購書連結:
-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1:客家研究與客家學
-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2:客家形成與社會運作
-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3:客家聚落與地方社會
-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4:客家族群關係
-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5:客家、認同政治與社會運動
-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6:客家與文化公民權
-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7:客家民間信仰
-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8:客家婦女與性別
-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9:客家話的源起與通變
-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10:客家文學
-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11:客家戲曲
-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12:客家文化產業生成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