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刊為TSSCI收錄期刊
並獲101-103年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類評比:A級期刊
《文化研究》為半年刊,自2005年創刊以來,秉持超越學科界限並且鼓勵批判對話的理念,針對文化議題的不同面向進行探討,期待能夠促成更多不同領域的學術對話,並且呈現具有導引性與當代性的研究成果。
《文化研究》已經被納入TSSCI以及THCI核心期刊。歷年來,《文化研究》吸引的稿件來自台灣、大陸、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歐美地區,成為跨地區之重要國際性華語學術期刊。除了展現了多重地理空間的交錯,本刊亦成為多元學科空間交會的連結點,包括文學、哲學、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藝術研究、電影研究,而如同串流不同網際空間的「路由器」(Router),讓多重思想網域得以並存。這些學術功力紮實而思想活潑的研究論文挑戰學科界限,面對文化議題,開闢出各自不同的思考道路,更凸顯了Router的古典意義:「路徑拓展者」(route + er)。每一位作者,都是「路徑拓展者」;每一篇文章,在傳遞思考的路徑中,也替《文化研究》這份刊物不斷重新界定自身。
24期收錄的五篇研究論文隱隱浮現了共同的關切,也就是對應於國家化或是治理性的集體展示技術之外的另類生命狀態。國家化的體制性思維,傾向於規劃、吸納、統攝、定位,並且展示,使其可見,以便自我證成,進而使治理機制得以順利而穩定地運作。博物館及之中每一個環節都相互扣連,如同鑲嵌於龐大機器中的齒輪,依序定位;然而,生命卻有各種例外狀態出現,而以各種具有張力的位置,展演自身。
編輯室報告:
集體展示之餘:脫節、不安,或是另類生命狀態的張力
學術論文
研究論文
國家博物館與文化公民資格:杜正勝故宮改革中的多元文化與原住民 盧梅芬
藝術、國家、個人: 日本近代之例 伊藤徹著/李淑珠譯
展示建物與祭儀空間的神聖轉位: 無土無村無屋無節慶
之當代北海道愛努族的認同機制 謝世忠
《漁港夢百年》的香港殖民史敘事 羅永生
窘境美學:臺灣時尚部落格中的後殖民與後女性政略 鄭芳婷
批評與回應
巴迪悟.318 朱元鴻
回應〈巴迪悟.318〉 洪世謙
思想論壇 : 他者的成功建構或無效─《電光影裡斬春風: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的反思(客編︰江燦騰)導論 江燦騰
評張崑將教授之《電光影裏斬春風: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 簡曉花
在「原型」與「源流」之間的武士道:張崑將
《電光影裏斬春風: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 藤井倫明
書評:張崑將《電光影裏斬春風: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 廖欽彬
跨文化武士道:評《電光影裏斬春風:
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 林永強
黃金麟紀念專欄
回憶社會學家黃金麟 傅大為
海天寥廓立多時─追思黃金麟 丘為君
以人為本的歷史社會學:黃金麟的學術關懷及其貢獻 汪宏倫
懷念金麟 廖咸浩
黃金麟年表
評論
文化評論
殘響世界抗歷史減噪? 陳界仁
作者簡介
丘為君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朱元鴻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江燦騰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榮譽教授、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
伊藤徹 日本國立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工藝科學研究科教授
汪宏倫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永強 獨協大學國際教養學副教授
洪世謙 中山大學哲學所副教授
陳界仁 台灣當代藝術家
傅大為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
鄭芳婷 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廖咸浩 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廖欽彬 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盧梅芬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副研究員
簡曉花 中華大學應用日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謝世忠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兼臺大行為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主委
藤井倫明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副教授
羅永生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譯者簡介
李淑珠 明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
目次
相關附件
下載 試閱檔 / 考題與解答下載教學投影片
同書系